?
上得了講臺,能講一堂好課;下得了一線,能做一手好活……這是不少人對高職院校教師的期待。業內把這樣的教師稱為“雙師型”教師。“雙師”,既是教師,又是技師。高素質的“雙師型”教師隊伍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職業教育質量提供了堅實保障。今年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的《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》也明確提出,要“全面提高職業院校教師質量,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”。
事實上,多年前我省就開始發力“雙師型”教師隊伍建設。早在2009年,省教育廳在其制定的《浙江省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實施細則》中就將“雙師”隊伍建設列為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指標。經過多年發展,各校“雙師型”教師比例明顯提高。
隨著產教融合的不斷深入,接下來,“雙師型”教師培養的重點面臨著從“提量”到“提質”的轉變。對此,我省高職院校采取了哪些行動?
長期以來,“雙師型”教師缺乏統一明確的認定標準,高職院校大多也是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制定院校標準。標準設計得是否科學決定了之后相關措施有沒有針對性。“‘雙師型’教師的認定,絕不能只看教師是否拿到了‘雙證’,更要看他是否有足夠的行業實踐經歷。”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人力資源部部長鄔琦姝表示。她所在的浙江工商職院去年9月修訂出臺了一份新的“雙師型”教師認定與聘任管理辦法。其中,對于“雙師型”的認定范圍進行了細化。“企事業單位實踐經歷、助教經歷、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經歷、中級及以上技能等級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。這4個方面的標準,必須至少符合3個,才能得到認定。”鄔琦姝說。
從“雙師型”教師培養對象的來源來看,主要分為高校自行招聘的畢業生和引進的企業人員兩種。而且隨著近年來高職院校高學歷人才引進比重的加大,前一種更是占了主要部分。“前幾年系里有企業經驗的教師占到了80%,后來引進的碩士和博士比較多,這個比重下降到50%。”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電子技術系主任金文兵告訴記者,為補好年輕教師業界經驗不足的“短板”,一方面系里積極鼓勵他們參加實際項目,希望他們通過課題任務的解決,來了解更多工程中的情況;另一方面還經常組織教師們參加技術培訓,圍繞某項具體技術的落地展開,培訓時間從1個月到3個月不等。
企業人員引進是優化“雙師型”教師隊伍結構的重要舉措。然而,近年來一些行業的薪酬和高校薪酬差距逐步拉大,降低了高校“納才”的競爭力。這方面工作如何推進?浙江工商職院結合學校的需求,在工科專業人才的引進中開始降低學歷要求,把考察的重心放到專業技能水平和教學指導能力上來。鄔琦姝說,最近的一次招聘就把學歷的最低要求降到大專,但要求有至少5年的企業經歷,有高級證書。“招聘的時候采取的是技能測試加試講的形式,更有針對性。我們和引進的教師進行過交流,大家對教師這一職業的認可度很高。”同時,對于引進的有企業背景的教師,學校也在探索引導其中的一部分人轉崗為實訓指導教師,以更好地發揮他們的優勢和特長。
社會實踐是大多數院校“雙師型”教師的必修課,對于他們提升經驗,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大有裨益。怎樣的社會實踐鍛煉價值更高?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很早之前就開始探索教師的“分層分類”實踐。“對專任教師來說,要根據他們的技術背景來制訂實踐任務。”該校人事處副處長吳楊偉說。學校分了三類情形,中級以下的教師以提升專業實踐能力為主,主要是熟悉技能操作和企業流程;中級及以上的教師要把精力放在技術研發、課程開發、實訓教材編寫等方面;從企業引進的教師則可以在合作項目拓展、學生頂崗設計和團隊項目攻關上有所作為。現在,這種“分層分類”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所采用,并結合本校實際進行拓展。
除了各高校院校的探索,“雙師型”的培養還需要更高層面的設計規劃。我省針對高職院校教師推出的訪問工程師項目,就令不少一線教師受益。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蘇曉萍2016年聽說了這個項目,激動不已。“根據項目的設計,老師可以用一年的時間全職下企業。作為電商專業的教師,覺得特別需要這樣的經歷。”項目申報成功后,她提前一兩個月就到企業。一年的時間里,她幫助一家剛剛起步的窗簾行業電商企業銷售額節節升高,規模越做越大,也贏得了企業的信任。同時也順利完成了自己的訪問項目課題。“回到學校后,在課堂上,我比之前更自信了。因為我做過不少成功的實踐案例,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。”蘇曉萍說。省教育廳高科處處長呂華告訴記者,根據規劃,我省在“十三五”期間計劃派出1000名左右的訪問工程師。
“雙師型”教師培養在不斷取得新成績的同時,相關改革也即將邁入深水區。“這是一項長期、復雜、艱巨的系統工程,涉及政府、行業、企業、學校和教師等多個主體的協同合作,系統的設計規劃尤為重要。”長期研究高職教育領域的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教授王成方告訴記者。在他看來,創新“雙師”培養模式是提高“雙師型”教師建設效率的關鍵。“除了一些傳統的培養途徑外,還可以探索教師的自學自練、傳幫帶、師徒結對和競賽指導等多種方式。同時,也可以探索建立“雙師型”教師的培養基地,拓展覆蓋面。”王成方說。